close

護具的功用並不局限於運動傷害的預防和處理在日常生活休閒活動以及工作場所中護具也在扮演著個人照顧與保護的角色和功能。

護具JPG3M.jpg

護具是保護自己身體的一環提供關節或患部連續及溫和的支撐效果舒緩不適感同時提醒患者避免過度使用該部位 

 

 

為什麼要穿戴護具呢?

基本觀念建立後,添購護具之前,先仔細思考:自身的需求是什麼? 護具兩大功能為預防受傷(保健用)減少疼痛(醫療用) 醫療用通常為開刀或急性扭傷後保護患部,須經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指示使用,必要時需量身定作,若自行購買使用,可能會有尺寸、材質問題而影響復原進度;而保健用護具在醫療器材、運動用品或藥妝店有售,適用於提供慢性疼痛的部位支撐。  沒有受傷的情況下,物理治療師黃博靖認為跑一般平路不需穿戴護具,但越野跑或是預期跑步路線會跑在崎嶇不平的路面,可以穿護膝、護踝,給予更多保護支撐,避免踩到凹凸不平造成扭傷。

黃博靖解釋,像是常見的韌帶扭傷,護膝能壓迫膝蓋側韌帶,減少發炎腫脹;若是腳踝扭傷,受傷當天建議穿護踝睡覺,能將腫脹控制在一定程度,避免起床腳踝腫一大包,反而更痛。但要注意的是,戴上護具後,要檢查指甲與末端皮膚,若呈現藍灰色代表太緊、血液不循環要趕緊拿掉,一般而言建議兩小時脫掉休息一陣子。 韌帶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韌帶一旦拉鬆、拉長,就很難復原到原本的強度,也因此減低支撐保護關節的能力,此時穿戴護膝便能補強韌帶原本的功用。

除了護膝,髕骨帶也很常見。黃博靖指出,膝蓋骨下方有條髕腱,連接到小腿,跑者若痛在髕骨下緣,或是靠近小腿,有拉傷或受傷,此時髕骨帶壓迫可減少疼痛。

除了穿戴護具增加保護之外,平時也可藉由物理治療、模擬運動,訓練腳踝反應力,避免恢復運動後又再度受傷。例如,單腳站立、單腳跳、八字型跑法,模擬運動場上可能遇到的情境,「反應不夠好就容易再扭傷。」

 

挑選「合適尺寸」的護具

有些使用者會誤以為要挑較緊的護具,「反正會愈穿愈鬆」這是錯誤的觀念,一般護膝、護踝使用年限約一到兩年,一開始就得挑選合適尺寸,一旦太鬆就得更換,因為太鬆支撐力不夠、太緊則會影響血液循環。

材質以透氣、有彈性為原則,避免流汗造成悶濕不舒服,或因為過度摩擦造成過敏;若沒有受傷則選擇一般強度即可,此外,髕骨帶僅提供局部壓迫功能,而護膝除了保護膝蓋,需要有一段距離提供固定的力量,綁在大腿與小腿,「這段拉得長一點,抓住小腿的範圍較大,能提供的保護更多」,簡單來說,護膝長一點、保護也多一點。

 

看起來都差不多,選便宜的就好?

 

在消費上,我們都有個習慣,就是看上去差不多的東西,通常挑便宜的買。在買護具上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為除了表面分辨不出來,購買者也無法確定產品就有宣傳的那種效果。 實際上,一個護具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絕不是隨便弄塊布縫一下就可以說它是護具。設計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產品設計理念、產品測試等,  越是大品牌的護具,設計越講究,專業性也越高。

3M護多樂 (FUTURO) 產品由專業醫療團隊(物理治療師、骨外科、血管外科醫師、血管治療師)研發,結合最新科技,以提供使用者關節完整的支撐和保護功能為設計概念,增進使用者患部的協調性以提升生活品質。 

 

arrow
arrow

    liste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