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聽力受損頻率超高,工作時請確實配戴「安全合格」的聽力護具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2016年8月19日電)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近3年職業病比率最高者為職業性聽力受損,其次為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跟職業性皮膚疾病。
勞動部今天公布104年度全國職業傷病診治網絡職業疾病通報件數(含防治中心及網絡醫院),總計有2242件,比率最高者為職業性聽力受損1294件,占57.7%,其次為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610件,占27.2%、第三為職業性皮膚疾病117件,占5.2%。
勞動部說,職業性聽力受損常見於紡織業及金屬零件組裝加工業等;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主要是重複性動作、不當施力或負荷過重所導致的傷害;職業性皮膚疾病個案最主要則為接觸性皮膚炎。
有關職業性聽力受損預防方面,勞動部說,雇主需定期實施作業環境監測、每年實施特殊健康檢查、控制噪音源、提供適當防護具或減少工作暴露時間等。
光田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醫師表示,多年來為大台中、苗栗、彰化的知名公司工廠、企業團體,提供勞工健檢及特殊健康檢查,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就是「聽力受損」,以紡織、機械、板金工廠等噪音較大的環境為例,工人每日至少8小時暴露在85分貝以上的音量中,長期會對聽力造成很大傷害。
施旭姿醫師說明,患者一開始會先聽不到「高頻率」的聲音,然而平時人與人的對話、生活中的各式聲音多屬於中低頻率,所以8成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聽力已經受損,等到症狀嚴重,連中、低頻聲音都接收不良時已後悔莫及。因此,施旭姿醫師強調,聽力的受損不可逆,想要恢復從前的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要提醒在高噪音職場工作的朋友,工作時最好配戴耳塞、耳罩,並定期接受聽力檢查。
勞動部提醒,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雇主應規劃及採取必要的安全衛生設施,以防止噪音、粉塵、溶劑、化學品或重複性作業等造成的危害。
本文相關文章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