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啟原表示,近來年輕人因聽力受損就醫比例有升高的趨勢,顯見許多人過度或不正當使用聽力,已經造成耳朵的重大負擔。
持續低頻干擾 造成噪音性聽損
造成聽力受損的原因很多,老化、工作環境噪音過量等,都可能造成聽力受損。黃啟原表示,男性暴露在噪音工作環境的機會較高,因此聽力受損的情況較女性嚴重。一般而言,每天在九十分貝(dBA)的環境中工作8小時、九十五分貝4小時或一百分貝2小時,便容易造成永久性的聽力喪失。
臺灣聽力語言學會理事長葉文英指出,一般人以為只有在高噪音環境下工作聽力才會受損,其實,只要長期處於持續噪音的環境下,就會造成聽力損傷。例如受到運輸工具低頻噪音干擾的空服員或卡車司機、常操作洗牙機或鑽牙器具的牙醫師或牙科助理、工廠生產線作業員或常暴露於高分貝警示器的警消人員、甚至演奏家、音樂家,都容易發生噪音性聽損。
此外,突然的聲波震盪,瞬間音量超過120或130分貝,也會造成耳朵的傷害,甚至導致聽力喪失。例如鹽水蜂炮等廟會活動、年輕人喜愛的熱門音樂演唱會,對耳朵的損傷就很驚人。
除了噪音性聽損,某些疾病或藥物副作用也會造成聽力下降。黃啟原談到,內耳有七十%的功能負責平衡,三十%負責聽聲音。常見的梅尼爾氏症,會造成內耳循環不良,除了破壞身體平衡感,產生暈、吐等症狀,也會影響聽力。
再者,有些具有聽毒性的藥物,也會導致聽力與平衡功能受損,例如胺基醣苷類(aminoglycosides)、巨苷類(macrolides)、汎可黴素(vancomycin)、抗癌化療藥物順鉑(cisplatin)及利尿劑(diuretics)等,另外常用的耳滴劑(ototopicals)亦具有聽毒性。
神經性聽損 無法恢復
一旦聽力受損,能不能恢復呢?黃啟原指出,從耳朵的外耳、中耳、內耳及聽神經等構造,可將聽力受損分為傳導式與神經性二種。如果是中耳炎、鼓膜穿孔、歐氏管堵塞、聽小骨硬化和中耳發育不全等肇因於外耳或中耳的傳導性重聽部份,都可經由治療獲得改善。
但若由內耳聽神經或聽覺中樞問題所引起的感音神經性重聽,就無法透過藥物或開刀來改善。門診上最常見的老年性重聽,就是屬於此類耳疾,只能透過配戴助聽器來改善。
保護聽力最好方法就是遠離噪音環境,在噪音環境下工作,可以使用合適耳塞隔絕噪音,對於愛聽音樂的朋友,最好選擇耳罩式、具降低週邊噪音功能的耳機,並將音量維持在平時講話的大小,每天使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
聽力失能的核保與理賠
正常人的聽力要聽到二十五分貝以下的聲音,若曾因耳部疾病就診,且單耳聽力喪失程度在五十分貝以上,在投保商業保險時需盡告知義務,每家保險公司處理方式不同,可能拒保、加費或附條件承保。
至於勞保則不會因勞工聽力受損而拒保,但要注意的是,若在加保前聽損已超過勞保失能給付規定的七十分貝,將來要申請聽力失能給付時只能就失能程度加重的部份申請差額。因此,若從事高噪音污染工作者,加入勞保前通常必須做聽力鑑定。
勞保局給付處傷殘給付科科長傅完珍表示,不論一般傷害或職業傷害都可以申請勞保失能給付,若是職業傷害,則按一般傷害的給付標準加計五十%,請求時效為二年。
傅完珍說,聽力受損的職災認定有一定標準,若噪音環境檢測超過九十分貝以上,每天工作八小時,長達十幾年下來造成聽力損傷,應該可斷定為職業造成,可按職業災害標準理賠。
保護耳朵 一生受用
聽障者易被認為個性易怒、難以親近。葉文英表示,這是長期聽不清楚外界聲音而產生的防衛心態。
葉文英進一步表示,聽障者容易因為溝通障礙而感到忿怒、挫敗、沮喪,也會因為警覺性較低而影響工作收入,甚至因為精神緊張造成人際關係困窘、孤立,也會懼怕參加社交活動,逃避認識新朋友,使生活圈愈來愈窄,最後只能獨自生活在無聲的個人世界。社會大眾應該用更為包容的態度來面對聽障族群。
聽力受損通常是漸進式的改變,而且多為不可逆,等發覺到不方便時已經難以恢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戴著耳機入睡,遠離噪音環境,才能保護好耳朵這個接收外部訊息的重要器官。
本文轉自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2925
本文相關文章連結
職業災害勞工補助辦法 (有加勞保) http://listencare.pixnet.net/blog/post/264007123
職業災害勞工補助辦法(未加勞保) http://listencare.pixnet.net/blog/post/264046315
耳塞 耳罩 常見聽力防護具介紹 http://listencare.pixnet.net/blog/post/189705226-%E8%81%BD%E5%8A%9B%E9%98%B2%E8%AD%B7%E5%85%B7%E4%B9%8B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