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茹醫師說,噪音性聽力損失是一種漸進性與不可逆的變化,因此預防即是最好的治療。
📍 噪音危害預防
王先生職業為車床操作及機具之保養維護,從事此作業約5年,工作環境有一半時間暴露於噪音中(大於85分貝);最近開始出現耳鳴,離開噪音作業場所後仍有嗡嗡聲,常被家人提醒收看電視時音量轉得太大聲,與人談話時,覺得聽不清楚。接受定期噪音作業聽力檢查後,檢查結果為噪音性聽力損失。
📍 噪音引起聽力損失的特徵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明,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是對稱性的感覺神經性的聽力損失;低音頻(500-2000 Hz)的聽力損失通常40分貝以下,高音頻(3000-6000 Hz)的聽力損失通常在70分貝以下。
📍 噪音暴露對聽力損失造成的影響主要取決於下列三項因素
1.噪音暴露的強度。
2.噪音暴露時間之長短。
3.個人對噪音的感受性。
📍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第300條中規定,雇主對於發生噪音之工作場所,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勞工工作場所因機械設備所發生之聲音超過九十分貝時,雇主應採取工程控制、減少勞工噪音暴露時間,使勞工噪音暴露工作日八小時日時量平均不超過(一)表列之規定值或相當之劑量值,且任何時間不得暴露於峰值超過一百四十分貝之衝擊性噪音或一百十五分貝之連續性噪音;對於勞工八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超過八十五分貝或暴露劑量超過百分之五十時,雇主應使勞工戴用有效之耳塞、耳罩等防音防護具。
(一)勞工暴露之噪音音壓級及其工作日容許暴露時間如下列對照表:
工作日容許暴露時間(小時) | A權噪音音壓級(dBA) |
---|---|
八 | 九十 |
六 | 九十二 |
四 | 九十五 |
三 | 九十七 |
二 | 一百 |
一 | 一百零五 |
二分之一 | 一百一十 |
四分之一 | 一百一十五 |
📍 預防及改善措施
游文茹醫師說,噪音性聽力損失是一種漸進性與不可逆的變化,因此預防即是最好的治療。
1.工程管制:噪音源處使用隔音罩、加裝簡易式防音檔板、消音、吸音材料等;使用隔振墊改善引擎及馬達震動強度。
2.於噪音工作場所顯目處張貼噪音危害標示及公告噪音危害之預防事項。
3.加強員工對聽力防護的教育與訓練計畫。4.落實職前的噪音作業聽力體格檢查及每年定期噪音作業聽力健康檢查。
此外,勞工健康保護規則另有建議不適合從事噪音作業之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聽力異常。若有上述疾病請照會職業醫學專科醫師做適當的選工及配工建議。
👉 結論 : 噪音造成的聽力損失並無藥物或手術可以治療,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及改善噪音作業環境,才是最好的防治之道,因此落實職場聽力防護計畫在降低職場噪音性聽力損失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原文轉自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本文相關文章連結